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正文

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期“勤学论坛”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9-30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为切实提升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与教学科研水平,9月30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学习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期“勤学论坛”活动。本次活动以领学专家文章与深度研讨为主要形式,旨在通过集体学习与思想碰撞,进一步强化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,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与把握。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振华主持。

论坛伊始,张振华作了动员讲话,强调了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对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。“勤学论坛”正是学院为教师搭建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,希望通过常态化、制度化的研讨,营造勤学善思、笃行致远的浓厚学术氛围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。

第一期“勤学论坛”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张夏晓担任领学人,围绕刘建军《讲好思政课道理的七项要求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。她指出,我们既要精准把握理论之“道”,做到讲准、讲全、讲清;又要熟练掌握讲授之“术”,实现讲深、讲透、讲实、讲活。唯有道术结合,方能让思政课的“道理”真正入耳、入脑、入心。

随后的研讨环节气氛热烈,与会教师踊跃发言。

王地:总书记要求的“讲活”,是一种高级的“活”。它不是表面热闹,而是让道理本身焕发出生命力。第一,“活”的根基是“实”,要在我们学生的真实世界里找素材。脱离了这个“实”,“活”就成了无根之水。第二,“活”的关键是“连接”,要把“大道理”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“小故事”。我们的理论是宏大的,但学生的认知是具体的。“讲活”是对我们老师更高的要求。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自己学深悟透,还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,和一颗理解学生的心。

吕海洁:讲准,政治立场上正确和明确,精心备课:深度钻研教材与学情“备教材”:不仅要熟悉所讲章节,更要通读整个课程体系,理解各章节之间的逻辑。“备学生”:了解学生的困惑点,思考如何将“准确的理论”与“学生的关切”精准对接,增强教学的针对性。讲活: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所讲的内容有坚定的信仰和深刻的理解,将教材语言、文件语言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“网言网语”和生活化语言。放下身段,以朋友和学长的心态与学生交流。

其他老师也纷纷认为,这种聚焦式的领读与研讨,有助于深化对特定理论问题和教学策略的理解,突破了个人学习的局限性,实现了知识共享和智慧叠加。

此次“勤学论坛”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学院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集体学习机会,更标志着学院在系统化、常态化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丰富“勤学论坛”的内容与形式,将其打造成为提升教师理论素养、促进教学经验交流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,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,不断推动学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注入持续动力。

(供稿:刘培培;复审:何秀霞;终审:张振华、钟建)